门诊时间:8:00——17:30
在线咨询难以忍受的疼痛,各种治疗的煎熬,求医路上的奔波与失望,许多患者在药物的维持下等待关节置换手术的到来……然而,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额费用、创伤性手术带来的痛苦……让许多患望而却步!临床证实,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是完全可以保住股骨头终身不需置换关节的。
早期可以“保髋”晚期进行“关节置换”,临床上大多是处于中期(Ⅲ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是不是病情发展到三期就需要接受关节置换呢?其实不全是。
1中期(Ⅲ期)可终止病情发展或延缓置换时间
Ⅲ期的早、中期患者由于导入股骨头的供血动脉堵塞较为严重,导致骨内压增高,刺激股骨头软骨和滑膜疼痛明显,X线显示股骨头轮廓中断、有半月征,塌陷大约为43%左右,关节表面凹凸不平,有死骨形成,股骨头变扁,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坏死3期患者能不做置换手术吗?
Ⅲ期的早、中期阶段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痛”方案:
德国“超导可视血循分析仪”查清堵塞的血管以及堵塞程度,应用髓芯减压术、髋关节微创清理术,清除炎性积液及关节内炎性坏死脱落组织或杂质,增强坏死骨的爬行替代,重建侧支循环,治疗股骨头坏死引起的疼痛。
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面,让髋臼与股骨头之间保持一定缝隙、避免接触,修复融通后的血管内壁,减轻股骨头髓腔水肿,给予软骨层表面毛细血管床以恢复的空间,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面,促进死骨吸收与新骨形成,恢复股骨头供血供氧,阻断坏死机制,可阻止股骨头坏死、保住股骨头不置换。
Ⅲ期晚期“延髋”让置换延后再延后
Ⅲ期晚期临床症状:股骨头内骨小梁明显变形或消失、股骨头内有大小不等囊状破坏区、周围硬化增生、股骨头持重面塌陷、骨质碎裂变形。关节囊炎性变明显可伴有关节积液。
Ⅲ期晚期延髋方案:
1、治痛:采用“超导可视血循分析仪”查清血管堵塞位置以及坏死程度,清除髋关节腔内的肉芽、硬化骨、纤维等增生组织以及积液和炎性物质,治痛。
2、修复软骨组织、促进新骨生成:通过可视血堵融通术直达病灶,恢复股骨头周围的血液微循环,疏通血运,骨质得到足够的营养激活关节软骨再生,骨代谢逐渐恢复正常,骨密度增加。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病人灰暗的面色变得红润、睡眠充足。
3、阻断病情发展:配合传统中医中药活血化瘀,促进死骨吸收与新骨形成,恢复股骨头供血供氧,修复受损骨骼毛细血管,使骨骼供血充足;同时大量的营养成分快速激活缺血的股骨细胞,有效遏制股骨头坏死病的进一步发展。
4.科学护理:改掉不良生活习惯阻断引起发病的原因,如:酗酒、激素药物、长期负重等、并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拄双拐行走3个月以上,预防股骨头继续塌陷,给新骨再生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进行适度无负重的髋关节康复锻炼。
Ⅲ期晚期治疗效果:Ⅲ期晚期患者将接受关节置换,但是何时置换也是患者关注的焦点。其实Ⅲ期晚期患者临床上可延缓髋关节置换8-10年或更长。鉴于置换关节易感染、费用高、使用年限不长等原因,建议Ⅲ期晚期患者能“延髋”不“置换”。
规范治疗:如何疏通堵塞的血管,保住股骨头?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超导可视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临床中,这为“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经历了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到临床应用,修正、完善、再修正、再完善,在经历了十余年的磨砺后,可视技术在疏通股骨头堵塞血管方面日臻成熟。21世纪初期“可视血堵融通术”应运而生,让“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从理想成为现实。
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可视血堵融通术为无数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保住了自身股骨头,避免了关节置换。
—视频展示:可视血堵融通术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详解:
可视血堵融通术是建立在超导可视血循分析仪基础上,从发病根源入手,针对血管堵塞的具体位置以及堵塞程度进行对症融通。靶向介入排出和清理股骨头骨内高压、积液、炎性物质,以恢复股骨头血运畅通、恢复股骨头营养供给。
第一步:可视检查
首先应用超导“可视血循分析仪”查清哪根血管发生以及血管“血堵”的具体位置、堵塞程度以及栓塞种类。
第二步:融通血堵、恢复血供
根据检查结果,利用毫米微针通过股骨头动脉穿刺靶向直达病灶,对症融通股骨头供血动脉中的血脂、血栓。
—血管融通前后对比—
第三步:清除杂质
重建股骨头侧枝血环,综合运用应用高频电火花水针治疗仪、微创术清理关节腔,排出股骨头骨内高压、增生组织、关节积液,恢复骨内血管通透性,同时辅以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迅速改善肌体细胞缺血缺氧状况,促进血管血液循环;
第四步:修复骨质
股骨头整体血液循环改善,骨细胞重新得到营养供养,应用弹导式体外冲击波诱导骨质再生,恢复髋关节活动功能。
第五步:血管壁修复、综合调理
通过中医药综合调理以增加血管壁韧性,防止股骨头血管再次堵塞,同时结合架双拐行走和康复指导运动,从而提高股骨头的抗压能力。
可视血堵融通术在“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面的疗效在上海股骨头诊疗中心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不但解除了患者病痛,还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